本組臨床心理學家參考了外國懲教機構的治療方針,並因應本地在囚人士的特質,設計了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科學實證為本的預防暴力心理治療計劃,共有十個單元:
圖一 治療計劃包括核心和選修單元
除了「認知重塑」和「防止重犯」是必修的核心單元外,臨床心理學家會根據重犯風險及治療需要的評估結果,為在囚人士選出其他合適的單元。重犯風險和治療需要較大的,一般參加較多治療單元,治療期亦較長。計劃的各個單元皆以認知行為治療為核心基礎,透過小組討論、治療手冊、角色扮演等方法,深化不同主題和重點。所有參加者都是自願參與。
部分干犯暴力罪行的在囚人士被判處較長的刑期,甚至終身監禁,他們在完成治療後仍需服刑一段時間。針對這獨特需要,臨床心理學家定期舉辦持續課程,以正向人生概念(Good Lives Model)為基礎,透過不同的集體活動,發掘他們的強項和正面特質,從而深化治療成效和維持自我改善的動力。
因應最新的科學研究結果,本計劃引入嶄新的元素以提升治療效果。近年,臨床心理學家利用靜觀( Mindfulness)訓練,改善參加者的覺察能力,提升他們面對強烈情緒(例如憤怒)時的自制能力,使他們能摒棄往日訴諸暴力的習慣,重新建立對自己思想、情緒和行為的自主能力。
因干犯嚴重暴力罪行而被判處終身監禁的在囚人士,入獄初期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特別是面對無期徒刑所產生的絕望和孤獨感。因此,臨床心理學家籌劃啟導課程,一方面協助他們盡快適應院所生活,接受被判處無期徒刑的事實,疏導不安情緒;另一方面鼓勵他們參加心理治療,及早在服刑期間開展更生計劃。
為更切合本地干犯暴力罪行在囚人士的特質,本署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進行科學研究,共同編製及持續改善一套暴力重犯風險及治療需要的評估工具,以進一步提升評估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讓在囚人士更清晰了解自己的心理治療需要,亦為相關法定委員會提供科學化的專業意見。
本署邀得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梁永亮教授,擔任編製本地評估工具研究的榮譽顧問,為研究工作提供專業意見。
榮譽顧問梁永亮教授(左二)與本組高級臨床心理學家許淑嫻博士(中)
及其他臨床心理學家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