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公众安全和防止罪案以缔造美好香港,惩教署致力确保羁管环境稳妥、安全、人道、合适和健康。二零二二年年初,2019冠状病毒病第五波疫情爆发,影响惩教院所的日常运作。有赖全体惩教人员克尽己任,迅速应变,灵活执行各类防疫抗疫工作,成功遏止病毒在惩教院所内蔓延。另一方面,署方绝不容许监狱变成反中乱港的基地,严防涉及黑暴事件的人士乘虚而入,在院所内作出挑战管方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坚决守护刑事司法体系的最后防线。
二零二二年全年,共13 246人次新收纳入惩教院所(包括定罪、还押及被羁留人士),虽然较二零二一年的15 311人次下跌13%,但在囚人口却持续高企。院所每日平均在囚人口为7 613人,与二零二一年的7 616人相若,当中二零二二年的每日平均还押在囚人口占2 666人,较二零一二年的1 388人增加92%,创下近10年的历史新高。
惩教署辖下共有九间惩教院所专门收纳成年男性在囚人士。荔枝角收押所收押候审的在囚人士及刚被定罪而仍须等候归类编入适当惩教院所的在囚人士。长刑期成年在囚人士,包括被判终身监禁者,会囚禁在高度设防的赤柱监狱或石壁监狱。塘福惩教所、喜灵洲惩教所及白沙湾惩教所均为囚禁成年男性在囚人士的中度设防院所。低度设防院所共有三间,包括东头惩教所、壁屋监狱及大榄惩教所。年老低保安风险的在囚人士(一般指65岁及以上人士)会被收纳于大榄惩教所。壁屋惩教所是高度设防院所,用作收纳21岁以下被判监禁或被还押羁留的青少年男性在囚人士。大潭峡惩教所是低度设防惩教院所,专门关押根据《入境条例》被羁押的成年男性。
二零二二年,惩教院所收纳21岁或以上男性服刑人士的次数达4 712人次,还押羁留的则有4 149人次;而涉及21岁以下男性服刑人士的收纳次数达81人次,还押羁留的则有482人次。另外,被收纳入大潭峡惩教所的羁留人士次数,达190次。
大榄女惩教所是高度设防院所,用作收押和囚禁成年女性在囚人士。罗湖惩教所内则设有一个低度设防及两个中度设防监区以囚禁成年女性在囚人士。21岁以下被判监禁或被还押羁留的青少年女性在囚人士均被收纳于励敬惩教所。
二零二二年,惩教院所收纳21岁或以上女性服刑人士的次数达1 779人次,还押羁留的则有1 132人次;而涉及21岁以下女性服刑人士的收纳次数有10人次,还押羁留的则达84人次。
教导所为14至20岁的青少年在囚人士提供感化教导,教导期由最短六个月至最长三年。青少年在囚人士须接受半日教育及半日职业训练和身心发展计划。获释时,青少年在囚人士须觅得工作、教育或职业训练,并接受为期三年的法定监管。
二零二二年,教导所收纳青少年男性及女性在囚人士的次数,分别为66人次及16人次。
劳教中心计划在沙咀惩教所推行,为14至20岁的青少年男受训生及21至24岁的青年男受训生而设。计划强调严守纪律、艰苦训练、辛勤工作及密集日程。受训生获释后,须接受为期一年的法定监管。
二零二二年,沙咀惩教所收纳21岁以下及21岁至25岁的受训生的次数,分别为67人次及6人次。
更生中心处理14至20岁的青少年在囚人士,为他们提供包括短期住宿训练的更生计划。此计划共分两个阶段,为期三个月至九个月。获释的青少年在囚人士须接受为期一年的法定监管。
二零二二年,更生中心收纳男性及女性青少年在囚人士次数,分别为58人次及20人次。
戒毒所为吸毒者提供强制性治疗。在囚人士须在戒毒所内接受为期两个月至12个月的戒毒治疗,其后须接受一年的法定监管。此计划包括各种戒毒治疗、纪律训练、工作计划、户外体力活动及全面监管服务。
二零二二年,戒毒所收纳的成年及青少年在囚人士次数,分别为360人次及34人次。以性别划分,则男性占326人次,女性占68人次。
2019冠状病毒病第五波疫情期间,尽管惩教署已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但随着社区感染个案急增,院所亦陆续出现惩教人员和在囚人士确诊个案。在卫生署派驻惩教院所的医生的支援下,署方于疫情高峰期一度将沙咀惩教所、歌连臣角惩教所及丰力楼暂时用作惩教署隔离设施,并于不同院所设立检疫或隔离区域,处理确诊或需接受隔离检疫的在囚人士,以减少对公营医疗系统带来额外负担。
此外,因应疫情发展,署方采取临时措施,调整探访服务,以减少监狱内外的人流和社交接触,防止病毒传入院所,以免引发大规模爆发。另外,为侦测惩教院所内的感染个案,以截断隐形传播链,署方亦一度实施「锁仓运作模式」,全面推行病毒检测,通过核酸检测及快速抗原测试,在不同院所成功侦测到多条隐形传播链及感染个案,并将相关在囚人士隔离观察。
各惩教院所管方除了利用先进的防疫科技和仪器消毒及清洁辖下地方外,亦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安排所有惩教人员及在囚人士每日进行快速抗原测试,以及安排新收纳的在囚人士接受病毒检测和隔离观察等,以尽早识别隐性患者和减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保障职员和在囚人士的健康。
署方亦响应政府「护己护人」的呼吁,鼓励及安排惩教人员接种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超过99%的惩教人员已经接种疫苗。此外,署方亦于二零二一年七月开始推行在囚人士自愿接种疫苗计划,按在囚人士的意愿适时安排他们接种疫苗。截至二零二二年年底,约91%的在囚人士已接种疫苗。
有赖全体惩教人员紧守岗位,同心抗疫,署方得以为羁管环境建立稳妥的安全网。
署方将确诊在囚人士迁往惩教署设立的隔离设施。
惩教人员巡视接受隔离治疗及观察的在囚人士。
惩教人员在院所内进行消毒。
本署署长黄国兴到访隔离区域为前线人员打气。
二零二二年是《香港国安法》颁布两周年。正当香港社会恢复稳定、由治及兴之际,随着大量涉及黑暴事件或违反《香港国安法》相关罪行的人士相继被还押或判刑,位于西贡的壁屋惩教所收纳的青少年在囚人士数目亦相应上升。本署一直密切留意情况,按实际运作需要调配资源,将位于大屿山的沙咀惩教所部分处所用作教导所用途,并将壁屋惩教所收纳的教导所所员迁往沙咀惩教所,从壁屋惩教所腾出更多空间收纳其他青少年在囚人士。署方会持续留意在囚人口的变化,制定合适的资源调配计划。
二零二二年,共有829人次因涉及黑暴事件或违反《香港国安法》相关罪行而被收纳入惩教院所,较二零二一年的985人次下跌16%。他们当中不乏思想激进或高教育水平的人士,有些企图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在惩教院所内建立势力,对抗院所管治,对院所的秩序及纪律构成威胁。面对上述威胁及挑战,署方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避免问题在惩教院所内酝酿发酵。署方除了加强情报网络及监察外,亦会按既定机制根据他们的背景、罪行及影响力等不同因素,分配他们到不同惩教院所,避免他们集结势力。当在囚人士作出违纪行为或以不同形式挑战管方,甚或危害国家安全时,惩教人员会立即采取行动,甚至召唤区域应变队支援,迅速合力解决问题,防患未然。二零二二年,惩教署出动区域应变队,分别在赤柱监狱、大潭峡惩教所、荔枝角收押所(三次)及喜灵洲惩教所合共进行六次大型行动,打击在囚人士的非法活动,确保羁管环境稳妥和安全。
署方过去一年竭力打击在囚人士私藏违禁品。在囚人士因管有未获授权管有的物品而被纪律检控并判罚的数字由二零二一年的1 441宗,下降至二零二二年的1 297宗,跌幅达10%。
署方亦一直积极采取不同措施,打击院所内任何形式的非法活动,以及遏止外间组织循不同途径怂恿在囚人士保持激进思想、继续向他们散播危害国家安全的资讯,或试图在狱内招揽势力对抗院所管治。署方会继续坚守刑事司法体系的最后防线,竭力维持院所的秩序及纪律,绝不容许院所变成反中乱港的基地。
二零二二年,本署分别在石壁监狱、赤柱监狱和小榄精神病治疗中心引入「机械人监察系统2.0」、「在囚人士电子讯息平台」和「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系统」等创新科技项目,并成功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于各院所装设「在囚人士综合智能通讯系统」。
本署在石壁监狱引入「机械人监察系统2.0」,协助惩教人员加强巡逻监察工作。
本署在赤柱监狱引入「在囚人士电子讯息平台」,让合资格在囚人士可于指定时间及地点收发电子讯息。
在积极发展「智慧监狱」的同时,本署十分乐意与外界分享构建「智慧监狱」的历程和经验,亦期望以智慧共享的概念,合力推动香港的创科发展。举例来说,二零二二年十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国际资讯科技博览」,本署应邀参与,在「智慧政府展馆」展出智慧监狱方案组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系统」和香港惩教学院的「人工智能中式步操学习站」两项创新科技项目,并向参观的市民介绍参展项目的设计与应用,解答他们对相关科技背后原理的提问。
本署于「国际资讯科技博览」的「智慧政府展馆」展出智慧监狱方案组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系统」。
此外,本署于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四日至六日参加机电工程署在九龙湾机电工程署总部大楼举行的「机电创科开放日2022」,展示近年引入的科技项目「在囚人士综合智能通讯系统」及「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系统」,让市民深入了解本署如何把创新科技应用于惩教工作。本署期望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推动「智慧政府」的发展。
本署参与「机电创科开放日2022」。
本署的「智慧监狱」发展亦深受各界认同。本署联同机电工程署及系统承办商以「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系统」参加「日内瓦国际发明展2022」。国际专家评审团于二零二二年三月中就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约800项发明进行评审。最终,本署的参展项目获评审团颁予银奖。此外,本署亦凭「发展智慧监狱.构建崭新管理模式」在「二零二二年公务员优质服务奖励计划」颁奖典礼荣获「卓越部门精进服务奖(大部门组别)」银奖,成绩令人鼓舞。
本署的「发展智慧监狱.构建崭新管理模式」荣获「卓越部门精进服务奖(大部门组别)」银奖。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系统」勇夺「日内瓦国际发明展2022」银奖。
所有惩教设施均设有医院,由合资格人员当值,并在卫生署协助下,提供全日24小时的基本医护服务。小榄精神病治疗中心的在囚人士由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的到诊精神科医生负责照料。此外,医管局或卫生署的到诊专科医疗人员,如牙科、外科、骨科及眼科等专科医生,会定期为在囚人士诊症及治疗。
视像遥距诊症由二零一四年六月起推出至今超过八年,经磋商后,医管局于二零一八年八月起将精神科视像遥距诊症服务恒常化,由当初只与医管局辖下的青山医院合作,继而扩展至西九龙精神科中心、北区医院及东九龙精神科中心,及后于二零二零年和二零二一年将服务进一步扩展至西区精神科中心、玛丽医院、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容凤书纪念中心及伊利沙伯医院(内科)。至于安装视像遥距诊症设施的惩教院所,则由以往只有荔枝角收押所,增加至包括大榄女惩教所、罗湖惩教所、喜灵洲戒毒所、赤柱监狱及石壁监狱,为在囚人士提供视像遥距诊症。
本署会继续与医管局紧密合作,并探讨将视像遥距诊症推展至医管局辖下其他精神科诊所及专科诊所的可行性。此外,本署亦会积极考虑在其他惩教院所加设视像遥距诊症设施,期望进一步纾缓外出医疗押解对人手造成的压力,并减低保安风险。
区域应变队除了应付于院所发生的紧急事故,以及支援院所管方打击在囚人士的集体非法活动外,自《香港国安法》实施后,亦曾多次负责高保安风险在囚人士的押解工作,并加强在院所外围巡逻。
二零二二年,区域应变队与政府飞行服务队在歌连臣角惩教所临时训练基地举行联合紧急支援演习,以加强各单位和前线人员沟通协调及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区域应变队亦参与在沙咀惩教所进行的应变演习,展现部门于紧急应变方面高效专业。此外,区域应变队亦邀请其他执法机构参与先导训练课程,分享部门人员在危急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战术运用和应变策略,快速及有效地化解各种危机。
在沙咀惩教所进行的应变演习中,区域应变队迅速到达院所,提供即时支援,确保院所安全。
惩教署警卫犬队负责训练犬只执行巡逻和嗅查违禁品(例如危险药物、爆炸品、香烟、私酿酒精及电话),以支援惩教设施的监察工作。警卫犬队在港岛、喜灵洲、大屿山、新界和罗湖设有五支分队,共有60只工作犬。该队的训练及支援小队负责犬只的繁殖、饲养和训练工作,以及照顾患病的犬只。
现时警卫犬队有四类犬种,分别是德国牧羊犬、昆明犬、史宾格犬及拉布拉多犬,专责不同类型的工作。部门的工作犬除了来自内部「犬只繁殖计划」或采购外,有些是经渔农自然护理署转介的被遗弃或没有登记牌照但健康的犬只。二零二二年,警卫犬队接收了两只德国牧羊犬,相关犬只在接受12星期的基础训练后便投入服务。
警卫犬队负责执行搜查及巡逻任务,支援惩教设施的保安及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