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服弄髒了可以洗滌乾淨,誤入歧途的在囚人士只要洗心革面,也可踏上更生之路。( 短片 )
因販毒被判入獄的阿傑(化名),在壁屋監獄服刑,不單學習到新的謀生技能,還認識到與人相處之道和認真工作,為重投社會,積極裝備自己。
阿傑在院所內,過着有規律的生活,獲編配到洗衣大樓工作,處理公立醫院的衣物,學會洗熨工作。他對這項新工作有這樣的體會:「我覺得自己沒有浪費時間,自己從前對家人有虧欠,現在總算能為社會做一點事。」
已為人父的阿傑,入獄後對家人感到歉疚,不過,家人非常體諒,女兒在父親節寄心意卡給他,令他十分感動。
「原來洗衣並不簡單,清洗一件骯髒的衣服,要用不同程序處理污漬,清潔劑也有很多種類。」阿傑從未做過洗衣行業,起初對此工作茫無頭緒,連熨斗也不懂使用,毫無工作動力,表現怠惰。
幸好,他得到懲教署工藝導師鄭宇森的耐心指導,鼓勵他要服從和認真工作,又細心教導他每個洗熨工序的技術,阿傑亦被工場的團隊精神所感染而重拾動力,努力工作。
人稱「森哥」的鄭宇森,已在懲教署任職18 年。他表示,不少所員起初會較為反叛,甚至有敵意和不合作的情緒。「我會視他們為後輩看待,而且時代轉變了,他們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我跟他們溝通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要循循善誘。」
懲教署總懲教主任王偉權亦表示,多年來見過很多工作勤奮的在囚人士。他語重心長地說:「只要他們能堅持這種工作態度,將來獲釋後,相信很多僱主都願意聘請,幫助他們重投社會。」
洗心革面 積極裝備
壁屋監獄內的洗衣大樓,樓高四層,設備齊全。地下是上落貨區,樓上各層設置大型運輸帶、體積龐大的洗衣機、乾衣機、熨衣板等設備,規模與大型洗衣工場無異。
阿傑和約300 名所員在工場工作,各有不同崗位,包括將衣物分類、操作洗衣機和把洗好的衣物逐件摺疊好。工場每天處理23,000 公斤衣物,供應醫院管理局新界東聯網五間公立醫院之用。
除了洗衣工作,阿傑還報讀普通話、商品零售和文書處理等課程,積極裝備自己,對於明年5 月獲釋後能重投社會工作,他充滿信心。
職業訓練 市場導向
懲教署近年積極開辦市場導向的職業訓練課程,安排在囚人士參加建造業議會和職業訓練局的中級工藝測試,考取認可資格。
以大欖懲教所內的預製混凝土工場為例,工場產品廣為市場採用,包括本港隨處可見的街道名稱牌、交通標誌、行人路石壆和協助失明人士辨別方向的觸感地磚。
工場的工藝導師教導所員使用混凝土和各項倒模工序,又讓他們操作叉式剷車和龍門架起重機搬運混凝土。這些訓練有助他們更易和社會接軌,加強將來的就業能力。
工場亦設有實驗室,所員在督導下,從石壆和觸感路磚等製成品中抽樣,進行壓力和磨擦力的測試,確保品質符合要求。事實上,懲教署轄下的三間洗熨工場和一間標誌製造工場,已取得國際認可的ISO9001 品質管理系統認證,足見所員工作態度嚴謹。
現時,該署的29 所監獄和懲教所共設有130 多個工場,提供職業訓練。在囚人士於2011 年為社會提供市值超過四億元的產品和服務,當中包括政府辦公室傢俬、職員制服、皮革裝備、醫院衣物、口罩、玻璃纖維垃圾桶等,他們也為公共圖書館訂裝書籍,並為政府部門製造信封及提供印刷服務。
根據規定,服刑時工作會獲發工資,但工資不會作現金交收,必須將一成工資儲起,餘額會記賬作購買小食、飲品、日用品和香煙等物品之用。直至儲蓄達500 元後,就可自行決定儲蓄比例,儲蓄結餘會待出獄時收取。
積極投入: 在囚人士阿傑(左)在懲教署工藝導師鄭宇森的教導和鼓勵下,積極投入洗衣工場的工作。
分工合作: 壁屋監獄內的洗衣大樓,規模跟一般大型洗衣工場無異,約有300 名所員工作,各有不同崗位。
大量生產: 大欖懲教所內的預製混凝土工場,生產市面上超過九成協助失明人士辨別方向的觸感地磚。
品質監控: 工藝導師督導所員運用儀器,抽樣測試觸感路磚的品質。